热搜: 理士电池  理士电池  理士电池官网  谷歌推广  谷歌排名  机器人产业联盟  发那科  机械手  库卡  码垛机器人 

不解决这些问题,我国机器人市场春天永不会来!

   日期:2020-06-15     来源:工业机器人网 隗宁    作者:阿芬     评论:0    
  全国人大代表聂鹏举在两会期间提出:“工业机器人是智能制造领域最具代表性的产品。建议加大对工业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产业扶持力度,推进产业朝中高端方向发展,提升国产机器人研发与制造水平。”
 
  之所以在两会上提出这样的提案,基于以下事实:我国已连续6年成为全球工业机器人的最大消费市场(目前约占全球市场三分之一),并且正在以20%以上的速度快速成长。但是,即使具有如此大的活力,同国外相比,我国的工业机器人产业存在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缺乏核心人才与核心技术,以及中高端核心零部件严重受制于人等瓶颈。
 
  我国的工业机器人,到底在哪些方面还有广阔的进步空间?还有多长的路要走呢?
 

 
  核心零部件仍需进口
 
  目前,工业机器人主要应用在焊接、喷涂、搬运、装配、切割等领域。控制器、伺服系统和精密减速器是其技术难度最大的三大核心零部件。伺服系统可谓是各类机器人和精密设备的核心“心脏”。
 
  尽管国产机器人市场需求突飞猛进,但是机器人所需要的核心零部件一直被外来品牌垄断。在机器人工业发展早期,市场一直被"四大家族"(abb发那科kuka、安川)所占领,一个控制系统,二是核心零部件。加之国产机器人起步比较晚,所以错失了技术优势和成本优势。
 

机器人产业链
 
  但是前面提到,中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依托这样的市场优势,对核心零部件的前景还是应该保持信心。
 
  近两年,我国科技发展以及智能化产品普及程度极大提高,机器人市场又迎来小高峰。尽管2020年初受到疫情的影响,整体市场经济波动,但是机器人却在这场“战疫”中表现突出,尤其是服务机器人
 

2016-2020我国机器人市场规模情况
 
  从国内外机器人产业的宏观角度来看,国产工业机器人虽然和国外相比还有一段距离,但这种差距将会逐渐缩小。
 
  部分国产机器人随着品质技术的深入钻研提升,也开始走出国门,跨入国际市场。相比进口品牌,低价格的国产工业机器人,能以更优的技术及可靠性服务国外内制造企业,即占据了更高的性价比优势,所以国产机器人的机会与空间依然很大。
 
  此外,背依中国庞大的机器人市场,地理因素也成为国产核心零部件的优势。无论相较国外企业起步发展晚多少,坚持做最优质的产品,不断打磨产品质量,差距一定会越来越小。

  价格战制约良性发展
 
  虽说走出国门的机器人以价格优势占领了部分国际市场,但是在国内市场,企业之间的价格战确实屡见不鲜。
 
  目前工业机器人主要用于代替简单的重复性劳动,太昂贵的机器人会失去代替的意义。低成本的工业机器人更有利于推动工业4.0和智能制造方案的落地,但是智能制造业的发展,要求工业机器人还要有好的品质和先进的功能,因而投入的成本就不会很低.
 
  以AGV机器人为例,在过去的几年,国内AGV发展极其迅速,涌现出了大量AGV厂家。尽管国内AGV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但蛋糕再大,吃蛋糕的人多了,每个人分的就少了。
 
  为了抢占市场份额,一些AGV企业开始大打价格战,在14年,一台普通的AGC产品能卖16万左右,而通货膨胀不断严重的今天,有些企业只卖不到4万。国内AGV价格受行走模式、充电方式、载荷、导航方式等影响,价格由十几万到一百多万不等。但现在已经有公司喊出要将AGV的价格降到3万以内,这让一些比较小的厂家很难在市场上站得住脚。
 
  但是,许多买家受到成本的限制或者对AGV不够了解,很可能出于成本选择低价一方如此循环,劣币驱逐良币,慢慢的好的东西为了生存,也开始降价了!
 
  价格适当做低有利于产业化,规模化,但价格过低过滥,就扼杀了产业。这是被无数事实证明的真理。
 
  所以,目前的AGV行业需要的是恢复商业理性,不仅仅是AGV行业,对于工业机器人整个产业来说,那些争相抛出低价吸引顾客的企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产品质量和研发上,我们的工业机器人才能以更好的形象出现在大众视野里。
 
  目前中国机器人密度相对较低
 
  机器人密度是指行业中每10000名工人中机器人的数量。该指标是反映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的重要参数。
 
  尽管中国机器人市场广阔,但是放在更加庞大的加工制造业背景下,我国的自动化水平其实还有非常大的进步空间。2017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密度为97台/万人,首次超过全球的平均水平。2019年,中国电子学会发布了《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2019年)》。《报告》显示,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预计,中国机器人密度将在2021年突破130台/万人,达到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
 
  美的集团已经开始为提高机器人密度做出努力,在过去5年科研投入超300亿元,在包括中国在内的11个国家设立28个研发中心,全球研发人员整体超过10,000人,目的就是将机器人使用密度提升至625台/万人的发达国家水平。
 
  一方面,随着工业机器人竞争加强,技术趋于成熟,而且易用性增强,效率提高,工业机器人价格降低,投资回收期不断缩短;另一方面,人口红利不断下降,劳动力成本上升,这两个因素为中国工业机器人使用密度提高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系统集成商发展受阻
 
  目前在国内的机器人企业中,有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机器人系统集成企业,不是机器人本体企业。
 
  国产工业机器人刚起步时,有少数卖本体的企业是盈利的,但由于稳定性问题频频爆发,售后维护的成本非常之高,集成商这才应运而生。许多人说做机器人集成应用做得好非常赚钱的,但是这话似乎有些以偏概全了。
 
  系统集成的壁垒相对来说比较低,所以与上下游议价能力较弱,虽然毛利水平也不高,但市场规模却远远大于本体市场。如此庞大的市场需求,却没有激发系统集成商的活力,究竟问题在哪里?
 
  一方面,系统集成项目几乎都是非标准化的,每个项目都不一样,比较难上规模,绝大多数厂商的年产值并不高,营收规模超过3亿元的“大企业”也主要集中于汽车四大工艺领域。也就是说,整个行业中也只有这部分龙头集成商企业才能真正赚到钱。
 
  另一方面,由于机器人集成是二次开发产品,需要熟悉下游行业的工艺,如果聚焦于某个领域,通常可以获得较高行业壁垒。但是同样由于行业壁垒,很难实现跨行业拓展业务,通过并购也行不通。
 
  此外,由于需要垫资,集成商通常要考虑同时实施项目的数量及规模,因而不能及时扩展业务。而且系统集成商发展对人才要求极高,核心的销售、工程师和安装调试人员的要求都不低,这些都对集成商发展增加了难度。
 
  但是,目前的工业机器人产业本身就是一个集系统集成、先进制造和精密配套融合一体的产业,所以系统集成也必将是整个行业发展的必要条件。相比较来说,挣脱核心技术限制、改变市场规模局限等,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所以工业机器人产业目前最能够突破的还在系统集成领域。
 
  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商与本体制造相辅相成,是工业机器人自动化应用的基础,机器人本体的发展需要系统集成商的推动,而系统集成商也需要本体厂商的支持。我国集成商企业应把握机会,把行业细分,逐渐模块化、功能化,掌握核心工艺、完成专业的技术积累。此外,系统集成商也可以发展智慧工厂或数字化工厂,不仅仅要做硬件集成,还要做顶层架构设计和软件集成。
 
  我国工业机器人的未来:大有可为
 
  近年来政府实行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大力推动机器人产业发展,工业机器人正在不断得到广泛应用。同时,机器人生产线改造,不断国产化,使国产机器人从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研发到整机制造等都可以获得大量实践与探索的机会。
 
  尤其是在工业机器人的核心技术方面,包括减速机和电机等核心零部件,随着国产机器人市场占有量与品质需求的提升,核心零部件产品技术也在不断更新换代。其技术成熟度越来越高,价格也更加透明,也为国产机器人发展提供了大量机会。
 
  尽管许多人说,国产零部件与进口相比还存在差异,但是从目前来看,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的主流供应商已经全球化,所以国内外机器人生产商的采购价差正渐渐趋近。国产机器人与进口机器人在同等品质硬件上的成本几乎在同一水平线上。低成本高品质,才是本土机器人企业的硬核突围的最好方式。
 
  把品质管理做好,从核心零部件与原材料的选择开始,即进入严格的检测流程,在装配环节也要有详尽的管理细则。宏观来看,国产工业机器人虽然与发达国际相比还有一段距离,但差距正在逐渐地缩小。部分国产机器人随着品质技术的提升,能够走出国门,跨入国际市场,正是我们被认可的表现。相比于进口品牌,低价的国产工业机器人,能够凭借更优的技术以及更大的可靠性服务制造企业,占据更高的性价比优势,所以国产机器人的机会与空间依然很大,让我们拭目以待。
 
 
更多>相关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