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南华早报》1月11日文章,原题:中国的工业自动化进程给苦苦挣扎的产业带来希望,但根本性问题并未消失
在他位于湖南的小型稻谷加工厂,周迪(音)过去3年投资了20多万元人民币进行自动化改造,包括安装用于分拣和包装的机器。
周说:“我知道的稻米加工厂都实现了自动化,至少是部分自动化。我家在农村,家里只有4口人,我父母都快60岁了,让厂子活下去的唯一出路是自动化。”
关注智能制造的政府智库——国际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联盟执行主席罗军表示,“在结合人工智能和工业自动化技术方面,中国已非常接近领先水平”,中国作为世界工厂,比其他国家更能从自动化的广泛应用中受益。
湖南一家粮油科技公司生产用于大米加工的“柔性抛光装置”。过去,这些设备完全依赖海外进口。该公司负责人周英(音)说:“过去,大米色选机的许多零件依赖进口,现在全部实现国产,价格也越来越便宜。这意味着更多的中小企业能够升级生产线。”
中国在2015年制定的到2025年工业机器人年产26万台的目标已提前4年实现,因为仅在2021年前三季度,中国就生产了268694台工业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