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李贻斌教授
工厂智能化虽然是大势所趋,但企业之间的差距仍然存在,大型企业有能力建设智能工厂,而部分小企业连自动化生产都没有普及。针对这一现象的出现,李贻斌教授从以下方面进行了分析。他表示,小企业对于智能制造和自动化的认识不够深入,但是今年的疫情会让更多的小企业意识到,仅仅依靠人力无法抵御市场的众多不可预估因素。大部分小企业也已经在市场大环境的推动下开始了对智能化和自动化的探索。
其次,资金问题是阻碍小企业自动化改造的第二个原因,小企业没有足够的流动资金完成对设备的改造。此外,从技术上来说,小企业对于一些设备包括机器人高端数控机床的技术支持和维修能力远远不够,这也是与大型企业形成差距的最重要原因。
我国机器人产业虽然近几年发展迅速,但与美、德、日等国家相比,仍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如何缩小与先进国家的差距依旧是行业内关注的重点问题。李贻斌教授表示,实际上,我国的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国家水平。从技术指标来上来说,我国工业机器人与先进国家三到五年前的技术不相伯仲。
他指出,产业内存在的短板依然是核心部件问题。影响核心部件质量的要素很多,包括材料、制造工艺甚至是工厂工人的工作态度等。此外,工业软件是另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即使有了本体,如果没有好的工业软件,也很难在最后呈现好的作业效果。“国外优秀厂家在工业软件上已经有了长时间的技术积淀和经验积累,这是我们需要去努力追赶的。”李贻斌说到。
针对我国高端机器人市场核心技术缺乏的现状,李贻斌教授认为解决该问题的关键点在于人才、技术和市场。其中,人才是第一重要的,人才驱动创新,创新才能够推动技术进步。第二是要掌握技术,他表示,关键技术有所突破,关键部件性能才能有所提升。市场的反馈是对技术研发的完善,只有当市场提出新需求反馈到科研单位或研究院所,行业内存在的问题才会被逐步发现解决。多环节串联最终推动工业机器人行业的发展与成熟。
至于行业的人才缺失问题,李教授认为,由第三方培训机构培养出来的人才很难达到在基层的熟练应用水平。机器人企业应当利用本体企业资源与第三方培训机构合作来培养高端的应用人才。高校的人才培养计划应趋向多层次发展,他举例说明,可以由985、211高校培养研发型人才,由职业学校培养操作性人才,普通本科高校则承担培养高端应用工程师的任务。李贻斌相信,多层次培养人才能够加快改善工业机器人行业人才缺失现状,给工业机器人的未来的发展带来巨大好处。
被问到我国的机器人研究水平问题时,李贻斌从科研角度进行了回答。他说,与美、德、日等机器人水平先进的国家相比,我国机器人水平仍处于他们的下一层。虽然涉足机器人的领域较多,但深度不够;个别技术能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创新能力不够。他指出,乐观考量,要追上先进国家,大概需要五到十年时间。同时,国际形势下中美关系的变化是现阶段不得不注意的影响因素,紧张的对峙会极大影响到技术的发展,至于影响后果是正向还是负向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采访尾段,李斌教授表示恰佩克活动的开展给工业机器人行业带来了活力,为技术研发,经济产业和信息沟通提供了一个平台。中国机器人行业的发展进步仅仅依靠某一个体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媒体的力量”。